汽车行业近几年的关键词无疑是“CASE”,即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服务与共享和电气化。各大主机厂和零部件企业在上述方面已经深耕多年,在乘用车上的技术成果我们已经耳熟能详,那么对于与乘用车有着极大差异的商用车领域,其发展是否同样遵循同一路径?商用车是否在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道路上更具优势?未来又将面临怎样的技术变革?
说起商用车的技术变革,正在转型升级之路上锐意进取的大陆集团有一定的话语权。作为全球排名前列的零部件供应商,我们对大陆集团在乘用车“CASE”方面的产品已经十分熟悉了,从智能座舱中的显示和交互设备,到基于车联网的一系列系统和服务,再到自动驾驶涉及的传感器和高性能计算单元等,大陆集团在智能化方面有着丰富的产品线。如今,大陆集团也正积极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商用车领域,并且为商用车开发更贴合其使用场景的产品。
大陆集团商用车及服务中国区负责人顾伟表示:“商用车和乘用车在智能化、自动化这些大方向上差别不大,同样在经历几大趋势——智能驾舱、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辅助。这也是大陆集团商用车技术变革的着力点。”
内外驱动力带来新机遇
中国的商用车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尤其在乘用车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2020年,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商用车增长势头强劲,全年销量为513.3万辆,同比增幅高达18.7%。
商用车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趋势也愈发明显。我们可以看到,从手动变速器到自动变速器,从传统燃油到新能源,商用车在动力总成方面的迭代升级突飞猛进。而在智能化方面,一般认为商用车是大幅度落后于乘用车的,在各种车展和发布会上,针对乘用车的创新智能技术层出不穷,而商用车则显得较为低调。
顾伟表明其实商用车客户对于智能化方面的诉求丝毫不亚于乘用车,并且在2、3年前就开始了转型升级。之所以商用车的技术变革越来越迫切,内外两种驱动力是关键。
从内部来看,欧美商用车市场以车队为主,而中国商用车市场目前还是以个体车主为主。但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中国的商用车用户必然会从个体车主转向车队。个体车主更注重车辆的一次性采购成本,整车单价降低是他们的最大诉求。而车队用户则更关注车辆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以及改善运营效率。这种情况下,新的技术拥有广阔的发展机遇,比如,自动驾驶和高级驾驶辅助可以减少驾驶员的使用成本;基于互联的车队管理服务可以成为降低TCO(总拥有成本)的关键因素。同时随着商用车驾驶员的年轻化,更高端先进的人机交互系统成为必需品。
从外部来看,政策和法规的驱动作用非常明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为今后15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定下基调:到2035年,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体系全面建成、产业生态健全完善,整车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高度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应用。此外,《路线图2.0》将场景细化为城市道路、城郊道路、高速公路和特定场景4个。商用车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必定会响应政策的号召。目前,已经有L2/L3级的自动驾驶卡车出现,而出厂标配T-box、支持网联的商用车也越来越多。此外,随着商用车排放的标准日益严苛,车队面临降低油耗的痛点,基于网联的车队运营管理将帮助用户完善这一诉求。
商用车和乘用车在智能化、自动化方面的趋势差异不大
技术变革下的挑战
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商用车有着安全性、运营效率等方面的高要求,因此与乘用车一样存在技术难点。智能驾舱、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辅助,各自存在短期和长期挑战。
智能驾舱方面,传统商用车简陋的驾驶操作台系统和较低的配置,甚至机械指针式的仪表盘,已经与当下日益增长的人机交互需求格格不入了。在商用车上运用更高精度的显示设备成为必然的趋势。
“从黑屏到彩屏,从5英寸到7英寸再到12英寸,大陆集团在汽车显示设备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提供了先进的产品。”顾伟表示,目前大陆集团高清晰度的OLED将在商用车上更大规模地应用。这其中的挑战包含:多显示设备和高密度信息如何更贴合商用车的运行机制以及如何降低由此带来的成本增加。
在人机交互方面,商用车应更关注于信息的简洁化、直观化、操作逻辑的标准化。针对此,大陆集团把“少即是多”作为车辆信息显示的前期设计理念,对显示信息进行筛选,减少非必要信息的显示,通过完整和完善人机交互机制来实现更智能化的操作。目前主要产品包括:12英寸全液晶组合仪表, 7英寸可触控显示屏, 抬头显示器, 电子流媒体外后视镜等。
智能网联方面,出于车队降低运营成本的需求,针对车队管理而推出的互联服务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两方面的挑战:车队生态管理生态服务的本土化必须尽早推进,避免数字鸿沟;目前在数据服务领域,仍缺乏相应的规范和要求。
对于车队管理这一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兴需求,大陆集团已经开发出一系列创新的解决方案。例如,可以应用于商用车的云端虚拟钥匙服务。以往卡车驾驶员交接班需要交换物理钥匙,并且手动记录交接情况。而有了云端虚拟钥匙,车队驾驶员可以通过远程授权,直接用手机完成车辆的启动,在云端保存使用情况。在这一创新产品上,大陆集团应用了UWB超宽带技术,相较于蓝牙,定位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强,也更为安全。
在乘用车市场有着广泛应用的云端虚拟钥匙未来也将更多用于商用车
除了效率的提升,车队对商用车使用的安全性也有非常大的考量。顾伟介绍道,北美市场要求驾驶员在出车前必须对车辆进行全面的检测,胎压、车灯、制动等关键零部件必须确保正常工作才能启动车辆。大陆集团的环车检视产品已经在北美应用多年,目前公司正在致力于将这一技术引入中国。驾驶员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扫描标签,逐项检查车辆出车检验关键点,上传检查时间、检查结果等信息。车队管理人员则可通过平台端查看和导出相关检查数据,辅助形成出车检验等相关分析报告。
目前大陆集团的环车检视产品已于2021年初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研发,针对中国本土卡车市场的需求重新设计,有望年底投产。届时将以月度会员的形式,向客户提供硬件和软件的服务。
智能驾驶辅助方面,顾伟和众多行业同仁持相同的看法,即商用车的智能驾驶极具前景,有可能比乘用车更早落地高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商用车的应用环境单一,基本在园区、码头、矿山、高速等可控场景,运行路线不复杂,同时智能驾驶受到车队运营者的欢迎。但是,商用车智能驾驶辅助的挑战在于,从应用辅助驾驶到实现高度自动驾驶,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和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方面的投资,需要全行业共同的努力。
顾伟提到“编队行驶”这一概念。编队行驶指以第一辆卡车作为头车,其余车通过车联网实时连接,根据头车的路线来调整驾驶行为。显而易见,编队行驶能够使车队的运行更高效,并且节省油耗。例如节油模块的帮助下,系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驾驶员加油和制动的操作,计算出最佳行驶路线。大陆集团与德国克诺尔公司有着多年的合作,在欧洲进行了大量编队行驶测试。
此外,由于商用车尺寸相较乘用车更大更长,对于传感器的探测能力要求更严格。为此,大陆集团正在不断升级其传感器产品组合。其第五代雷达将于2022年底在中国投入量产,感知距离从170米提升至200米以上,对目标物体的高度能够进行更精确的感知。
大陆集团与克诺尔公司合作开发编队行驶技术
持续发力中国本土化
中国市场每年100多万辆中重卡的规模,和2000多万辆乘用车的规模难以相提并论。但足够强大的驱动力正在促成商用车领域的智能化发展,因此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产品来看,目前大陆集团已经面向中国市场推出了一系列国产化产品,包括:全彩7英寸触摸屏、全彩12英寸组合仪表、车联网控制单元、商用车环车检视、ARS430-CV中国商用车雷达等。
作为本土化进展中的重要一环,大陆集团还将加深与中国本土企业和路政部门的合作。除了提供硬件之外,大陆集团将为中国客户提供软件工具链,帮助客户提高仪表产品的应用层软件开发效率,降低开发难度。针对车联网生态圈服务,大陆集团将与国内领先的商用车整车企业开展合作,并且在编队行驶方面开展解决方案的调研。此外,大陆集团已经与多个市政路政机关展开合作,在长沙、山东、重庆开启了车路协同与智慧交通相关项目。通过与政府的合作,大陆集团希望为法律法规的完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显然,面对中国商用车市场的转型升级,大陆集团已经准备就绪,并希望成为先行者。“未来,大陆集团还将持续重金投入先进商用车技术的本土化研发和应用,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促成生态圈的合作,推动相关法规的早日落地。”顾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