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多点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行各业复工复产正有序推进。为了抢抓时间窗口,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近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稳增长的政策措施。
其中,新能源商用车成为政策文件中的高频词汇,一系列鼓励措施的提出,为新能源商用车行业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01各地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在稳经济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支持汽车消费的政策陆续出台,包括北京、深圳、河南、上海等地相继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激励政策,加速推动新能源商用车推广应用。
5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到2025年,河南省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要突破150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的比例超过40%,努力建成3000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除应急车辆外,全省公交车、巡游出租车以及城市建成区的渣土运输车、水泥罐车、物流车、邮政用车、环卫用车基本使用新能源汽车;重型载货车辆、工程车辆绿色替代率达到50%以上。
无独有偶。在5月26日发布的《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中也明确指出,推动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采购绿色出行服务、置换新能源垃圾车及港口拖车。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对象给予最高不超过5万元/辆的补贴。在新能源商用车方面,具体措施包括:鼓励旅游客运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型、推动港口内燃油拖车更新置换、加大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等。
今年以来,北京市持续加大对于新能源商用车的支持力度。其中,《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行动计划》中要求,到今年9月底,修订支持北京市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优先通行政策,办理货车通行证的4.5吨以下轻型、微型货车应为纯电动车或氢燃料电池汽车。
3月21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发布了关于道路货运行业贯彻落实《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22年版)》的通知,按照“注销一辆,新增一辆”的原则,明确对北京市传统能源车辆实行总量控制,商用车新能源化将成为市场重要转型方向。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再次明确:“十四五”时期,北京市交通行业营运车辆中新能源车占比力争达到50%,市属公交车(山区线路及应急保障车辆除外)、巡游出租车(社会保障和个体车辆除外)实现100%新能源化,办理货车通行证的4.5吨以下物流配送车辆(不含危险品运输车辆、冷链运输车辆)100%为新能源汽车。
“近年来,国家一直对新能源商用车行业加以政策倾斜,这无疑对该行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商用车新能源化的进程将会不断加快。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要求,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而对于新能源商用车而言,通过补贴、路权等一系列政策倾斜,将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说道。
02前景可期 新能源商用车借力起势
对于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规划,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就明确提出,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等领域的应用,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也提到,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
在202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蔡团结也指出,在“十四五”期间打造清洁低碳的绿色运输服务体系,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的推广应用,并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目标,到2025年底,全国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将分别达72%、35%和20%。
政策推动下,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发展愈发向好。根据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1~4月,新能源商用车累计销量6.23万辆,同比增长62.2%,市场渗透率为6.2%,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据罗兰贝格预测,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有望达到20%,进一步凸显这一领域巨大的发展潜力。
对于相关车企而言,商用车向新能源转型正在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面对这场绿色变革,商用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积极寻求技术突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争相布局和深耕新能源商用车赛道,传统商用车企业如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上汽集团、福田汽车等纷纷加大新能源车型的开发和投资力度,密集发布新能源商用车战略,加速商用车的电动化转型。
“政策助力无疑为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总体来看,相关支持政策对于培育新能源商用车消费市场、带动产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能源商用车技术水平的提升。”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说道。
03行业依然有痛点待解
虽然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发展前景可期,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该行业依然有诸多痛点待解。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江淮汽车高级工程师周福庚指出,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尤其是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工艺、产品、技术、市场逐步成熟。不过,相较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货车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商用车新能源化进程仍有待优化和提速。
“总体而言,新能源商用车在使用环节的优势并不明显。”周福庚表示,现阶段,购置成本较高,抑制了部分商用车用户的消费需求;充电速度慢、配套设施短缺,难以匹配商用车的运营需求。“相比传统燃油货车,新能源货车的运载力也有所不足,难以支撑长距离运营。当前,补能仍是新能源货车使用中的主要痛点之一,符合新能源货车使用条件的充换电基础设施相对不足,配套设施亟待完善。”周福庚建议,应加快新能源货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完善新能源货车高频使用场景,如快递、邮政、城配等周边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择优改造部分场景的充电设施,满足新能源货车的充电需求。
“对于终端用户而言,包括购买成本、续驶里程、充电便利性、二手车交易等问题,依然影响新能源商用车的规模化应用。”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向记者表示,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明确了新能源商用车的推广应用方向,与乘用车市场不同,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用户更为关心的是车辆的投入产出比,包括采购成本、运营成本等。
在客车行业资深专家陈世平看来,尽管目前新能源商用车推广应用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距离交通运输行业实际运营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安全问题至今仍是新能源商用车推广应用的瓶颈。另一大突出问题是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的缺失。所以,未来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商用车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提升车辆技术性能,推出可靠性更高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消除用户的后顾之忧。随着多点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行各业复工复产正有序推进。为了抢抓时间窗口,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近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稳增长的政策措施。
其中,新能源商用车成为政策文件中的高频词汇,一系列鼓励措施的提出,为新能源商用车行业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