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1-11月,我国汽车累计出口达到441.2万辆,同比增长58.4%,已经超额完成了年初预测的400万辆目标。按照目前的发展,今年全年,我国汽车出口有望达到480万辆,远超预期。预测2024年,这种增长的态势仍将持续,中汽协预测,出口量有望达到550万辆。但这种快速增长的汽车出口背后却存在很大隐忧。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要及时转变,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新能源汽车是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宏观经济的稳定,是汽车出口快速增长的积极条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表示,当前,我国外贸出口保持韧性,外贸进出口基本持平,结构持续优化,国际收支保持平衡,这些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出口快速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时,汽车也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中坚力量。各方对今明两年汽车出口的发展普遍持比较乐观的期待。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2024年,狭义乘用车出口将达到430万辆。中汽协预测,2023年,出口有望达到480万辆,2024年有望达到550万辆左右。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强调,本土汽车企业品牌力不断提高,是中国汽车出口不断攀升的根本原因。同时,叠加海外新能源汽车的旺盛需求等因素,中国汽车出口才会在近两年表现出超出预期的快增长。
随着出口量的不断增多,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出口“新三样”之一。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预测研究总监陈丽然强调,连续几年世界新能源销量增速已超过40%。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中,纯电动乘用车增速较快,传统燃油车出口增速逐年缓慢降低,商用车纯电动出口表现亮眼。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64%。在东风公司战略规划与科技发展部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刘洛川看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是一条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中国产业深度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机会。
虽然,近两年,我国汽车出口有着不错的发展势头,但也面临一些隐忧。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秘书长孙晓红分析,疫情虽已过去,但世界经贸复苏依然步履蹒跚。生产、消费、投资三大需求都处于低迷状态。外需疲弱,美联储陡峭加息带来利润抬升,抑制了以消费为主的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内需不足,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带来的进口增量不多,出口有限。同时,世贸组织对全球货物贸易量做出了比较悲观的预期: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幅可能只有1.7%,不仅低于2022年2.7%的增长率,也低于过去12年来2.6%的平均增长水平。
“中国外部经济仍然在收缩区间,外需疲弱,我国贸易出口持续承压。同时,国内需求未见显著反弹。随着美联储放宽紧缩姿态,汇率贬值压力有所减缓,有利于扩大我国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孙晓红认为,短期,受疫情、缺芯及俄乌冲突影响,海外汽车供应链受到冲击,部分国家的汽车生产和供应不足为我国汽车提供了机遇;长期,国内车市增速放缓,竞争加剧,车企寻求海外增量市场的意愿增强,加上我国造车实力提升,产品力不断增强,电动化、智能化领先海外品牌,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也普遍提升,加速了出海进程。后疫情时代,国际旅游和公共运输行业逐步回暖,带动海外交通运输和出口需求强劲反弹,货车、客车等商用车也顺势开启高增长模式。在全球气候问题及世界能源危机的双重催化下,海外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需求不断扩大,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将持续攀升。
孙晓红预测,我国汽车仍有一定增长空间,有望在两年左右,在出口金额上超越日本,达到全球占比10%左右的规模。因此,未来1年,我国汽车出口将有望维持一定的增速,以15%-20%的增速保持增长。预计2024年,出口将达到600万辆,同比增长20%。其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提升至35%以上,增速达到30%-35%;纯电动乘用车对整车出口增长的贡献率有望突破50%。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提出,中国汽车出口近两年的快速增长,已经远超出预期。“这种超出预期的快速增长,是一个产业在一个地区繁荣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要溢出的发展必然。国际市场对中国汽车的接受也很重要,国际市场有需求,接受中国汽车产品,外溢+需求,共同牵引,才有了当前中国汽车出口的快速增长。”付炳锋如是说。
中国车企全球化发展必须加强海外生产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吴松泉总结,与之前发达国家和跨国汽车公司的国际化相比,中国汽车出口逐步呈现出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新特点,而且是在国内汽车行业尚未完成整合之际,就开始了大批量出口,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无序竞争问题。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汽车出海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韩欧美车企大规模布局全球市场,面临的国际形势是不一样的。分析汽车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车企要想在海外市场获得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明确认知:产品长期大批量出口是不可持续的,未来,肯定要转变为海外生产为主的全球化布局和战略。车企只有全球生产、全球制造,才能全球销售,否则国际化之路肯定是走不远的。企业要想做好海外市场,必须坚持长期主义,把客场当主场。一方面要继续大力实施FTA/BIT战略,同时重视推进解决国外各种传统和新型壁垒问题;另一方面,也要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鼓励和推动外资企业在中国长期本地化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巩固和提升中国汽车的竞争优势。
标普全球汽车中国区销售副总监陶杲提出,近五年来,诸多干扰因素影响全球汽车需求增长。中国品牌的海外扩张,要向当地生产转变。到2030年,中国车企的海外布局,78%可能会布局在东南亚地区,18%布局在欧洲。短期内,新能源的技术优势明显,可以弥补高关税的压力,但长期受到国际贸易壁垒和当地品牌的电动化发展影响,成本优势可能减少甚至消失。也因此,中国车企的全球化,短期内依靠出口,长期必须依赖全球产能布局。
“目前,中国汽车出口类似于1980年代的日本,预计,中国未来几年达到出口顶峰后会因为贸易摩擦出现波动,同时,车企海外建厂加速。”刘洛川提出,保守估计,中国汽车海外销量高点可到1200万辆左右,乐观的推估,可以达到2400万辆。今年,我国汽车出口连续超越德国、日本成为汽车出口第一大国。随着中国汽车出口加快发展,中国车企开始密集海外建厂,预测到2030年,海外销量中贸易出口和海外工厂销量占比为50:50。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比不断提升,预测到2030年,我国乘用车海外销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将达到53%。“出海新时代,中国车企在输出产品的同时,应拉动技术标准和品牌的认知输出,增强用户黏性和品牌认同。”刘洛川说。
“中国汽车出口这几年远超预期的发展是非常令人吃惊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副主任陈斌表示,我们要客观分析,这种快速增长是有一定偶然性的,不能盲目乐观,要审慎乐观、严肃对待,科学做好分析及各项准备工作,谋求中国汽车在海外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也强调,我们要抓住当前汽车出口的好形势,做好布局,谋求可持续发展。“产品出口、建厂、合资,中国汽车要谋求各种发展模式,中国资本也要走出去,加强国际化合作,配合汽车产业海外发展的步伐,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推出适合的发展策略。”安庆衡最后强调,中国汽车海外发展要坚定方向,做好技术进步,推出更高性价比的好产品,只要做好“自己”,做好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成本管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